通常我们都很反感“以貌取人”,不论是人的外貌、长相、穿着,这是一种以外表来认识他人的肤浅认识观,但我们不妨从另一方面解读,人的外貌确实不同程度的能反映他真实的一面,而且我们老祖宗还把透过观看面部、手部、头部骨骼特征的方式来论命的方法系统的流传下来,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“相术“,包括面相、骨相、手相等。

常言道“相由心生“,就是说一个人的个性、心思与为人善恶,可以由他的面相看出来,因为一切外境都是心的显现,面貌也不例外,一般老实善良的人面善,凶狠歹毒的人面露凶相。邪念起,恶念生,久之再美好的容貌也会猥琐不堪;正念起,善念生,久之在丑陋的容貌也会慢慢变得清秀庄严。
慈祥的人,总给人温和之感,周围散发亲切的磁场;凶恶的人,眉宇间就给人不可直视的寒冷。
所谓相由心生,就是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,是恶是善,善多善少,一目了然。
“相由心生”源自一个典故: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,一天,在路上巧遇一行高人。高人看了裴度的脸相后,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,恐怕有饿死的横祸,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。裴度依教奉行,日后又遇一行高人,高人看裴度目光澄澈,脸相完全改变,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。依大师之意,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、断恶,耕耘心田,相随心转。
你会发现经常愁苦纠结的人,眉间会看到明显的“川”字,心灵清澈,毫无杂念的人,眼睛也是清澈明亮的,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的眼睛是最天真无邪的,他们的笑容也是最天真烂漫的,就因为他们的心灵还未沾染庸俗的灰尘,纯洁无暇。

古人早就意识到这一点,而且发现“命运”是和“气色”“长相”是有一定联系的,在总结了大量的特征、技术和经验后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相术理论。
可以这么理解,“相术”是古人无意识的运用大数据总结大量案例经验分析的成果,而这里面运用的“分析理论”类似于“概率论”和“统计学”,至于“看面相”“看手相”是从结果反推命运,这里面的“运算演算理论”则是用到了周易阴阳五行理论。
所以说“相术”其实也是很科学的一门学问,这里面也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的,并不能一味的斥之为迷信,愚昧之术。
道家认为阴阳五行之气化生天地万物,人禀命于天则有表候于体,一切外在体表特征均蕴含着不同的命运信息,这可以理解为古朴的“全息理论”,所以古人认为只要把握规律即可从面部、手部或者骨相特征透出的信息推算出人之富贵贫贱及命运休咎变化。
宋初陈希夷有说:心者貌之根,审心而善恶自见;行者心之发,观行而祸福可知。
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,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,眼界即是心界,而面相即为心相。
科学研究表明心念即生,必然影响身体,比如心情愉快舒畅,遇事达观宽厚,便有助气血调和,气血调和,五脏得安,功能正常,身体康健,而此又反之影响心态,良性循环,自然满面光华,一团和气。反之,若总是工于心计,或郁郁不舒,凡事另眼而观,无法如常人言笑,长久如此,气不舒,血不畅,五脏不调,脸上也会青黄腊瘦,暗淡无光。
我们来看两个实际的例子:


两相比较一目了然,相比于14年前邓文迪与默多克婚礼上的明艳爽朗,神采飞扬,14年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张充满怨怼与愠怒的脸,变化不可谓不大。
我们无法探知这背后的勾心斗角,利益争夺,但嗔恨却早已写在她的脸上,一颗愠怒的心早已跃然于外。
这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,享誉海内外的一代国学大师—南怀瑾先生,他年轻的时候不可谓不帅气,英姿飒爽,但眉宇间还是能看出有一些棱角,晚年的南师一脸慈相,慈眉善目,和蔼可亲,容貌圆润温和了许多,比之年轻时气质也是不同。

所以面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你的心念,思想,性格改变,面相也会渐渐发生,至于好坏也全在于你个人。古有谚语说:“有心无相,相由心生;有相无心,相随心灭。”意思是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,现在的你只代表过去,而以后的你什么样子将由现在和你的心境所决定。
这一点佛学讲的更透彻,更究竟,《觉林菩萨偈》有言:
心如工画师,能画诸世间。五蕴悉从生,无法而不造。
心如同一位工画师,画出世间万物,五蕴(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)皆从此生出,世间万法无不由此造作,何况你的性格,外貌。
所以面容就是心灵的镜子,而最好的化妆品不是高档的润肤霜,胭脂粉,而是那颗时时拂拭洗涤的美丽心灵,它由内而外散发的光芒会给你别样的气质。
慢慢沉淀自己的杂念,清净自己的内心,无时不刻,随时随地,由衷的从心底发出祈福的善意,哪怕给人一个灿烂的微笑,一句贴心的关怀,都会慢慢涤荡覆盖在心灵上面的灰尘,让其越发变的明洁。
所以我们为人做事脾气小一点,贪念少一点,恶念少生一点,这不是说甘心吃亏,叫你唯唯诺诺,只要不是原则和底线问题,大度一些,开拓胸襟,最终也是为自己受益,为自己积累福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