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堪舆部名流列传》在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堪舆部中,它列举了众多的堪舆风水大师。现按朝代排列如下,以飨网友。
堪舆部名流列传 |
|||
朝代 |
堪舆名流 |
代表作 |
备注 |
秦代 | 朱仙桃 | 《搜山记》 | |
秦代 | 樗里子 | ||
汉代 | 青乌先生 | 《葬经》 | |
晋代 | 郭璞 | 《葬书锦囊经》即《葬书》。 | |
晋代 | 陶侃 | 《捉脉赋》 | |
晋代 | 韩友 | 师从会稽人伍振学习《易经》,能图宅相冢。 | |
隋 | 萧吉 | 《宅经》 | |
隋 | 舒绰 | 为宰相杨恭仁卜葬地 | |
隋 | 临孝恭 | 《九宫五墓》 | |
唐代 | 李淳风 | 《阴阳正要》 | |
唐代 | 张燕公 | 为《葬书》作注。 | |
唐代 | 一行禅师 | 《达摩一掌经》 | 地理家。 |
唐代 | 司马头陀 | 《水法》 | 为同庆寺择地。 |
唐代 | 刘白头 | 《海底眼》。 | |
唐代 | 陈亚和 | 《拨沙经》。 | |
唐代 | 杨筠松,号救贫。 | 《撼龙经》、《疑龙经》、《葬法倒杖》、《青囊奥语》。 | 江西庐陵人,出生于窦州(今广东省信宜)。是“形势派”或“峦体派”(通常称为“赣派”)的创始人。中国堪舆学四大名家之首。 |
唐代 | 叶七 | 是杨筠松的带行人。 | |
唐代 | 曾文遄 | 《阴阳问答》、《寻龙记》 | 杨筠松的高徒。和其二弟曾文辿及三弟曾文迪皆拜在堪舆名师杨筠松门下。 |
唐代 | 曾文辿 | 杨筠松的高徒。和其大哥曾文遄及其三弟曾文迪皆拜在堪舆名师杨筠松门下。 | |
唐代 | 曾文迪 | 杨筠松的高徒。和其大哥曾文遄及二哥曾文辿皆拜在堪舆名师杨筠松门下。中国堪舆学四大名家之一。 | |
唐代 | 范越凤 | 《寻龙人式歌》 | 号称洞微山人,缙云人,杨筠松的高徒。 |
唐代 | 厉伯绍 | 宁都人,杨筠松的高徒。 | |
唐代 | 刘淼 | 是杨筠松的高徒,传给倒杖法。 | |
唐代 | 邵庭监 | 是杨筠松的高徒。 | |
唐代 | 赖文俊 | 宁都人,曾文遄的女婿,被世人称为赖布衣。中国堪舆学四大名家之一。 | |
唐代 | 刘雍 | 宁都人,拜赖文俊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李普照 | 拜刘雍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李五牙 | 是廖禹的负笈人。 | |
唐代 | 廖禹,字尧纯 | 宁都人,世称金精山人,作穴法及鳌极金精。中国堪舆学四大名家之一。(原注:据《江西通志》,又将廖禹当作是宋代人,不知是否指同一人。) | |
唐代 | 孙世南 | 宁都人,是廖禹的女婿。 | |
唐代 | 曾道立 | 南丰人,拜孙世南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王应元 | 拜廖禹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谢玠 | 拜王应元为师学习地理术,或说是濮都监的弟子。 | |
唐代 | 曾十七 | 拜曾文遄为老师,学习地理术。. | |
唐代 | 濮都监 | 《雪心赋》 | 世代居住江西。曾被人荐举为太史官,但不就,却去作道士。 |
唐代 | 范越凤 | ||
唐代 | 苏粹明 | 拜范越凤为老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方十九 | 拜范越凤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张五郎 | 拜范越凤为师学习地理术。 | |
唐代 | 赖白须 | 宁都人,地理家。 | |
唐代 | 李鸦鹊 | 宁都人,地理家。 | |
唐代 | 钟可期 | 地理家,宁都人。 | |
唐代 | 司马头陀 | ||
唐代 | 浮屠泓 | ||
唐代 | 万伯绍 | ||
唐代 | 刘森 | ||
唐代 | 苏粹明 | ||
唐代 | 丘延翰 | ||
唐代 | 丁珏 | ||
唐代 | 赖白发 | ||
宋代 | 唐九仙 | 地理家,会昌人。 | |
宋代 | 陈希夷,名抟 | 地理家,号图南。 | |
宋代 | 谢和卿 | 《神宝经》、《天宝经》 | 宋代人,字珏斋,号玉元子。与刘见道同时期。 |
宋代 | 李蓬洲 | 师从谢和卿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张子微 | 《玉髓经》 | |
宋代 | 谢子逸 | 《三宝经》 | |
宋代 | 蔡神与 | 《发微论》 | |
宋代 | 刘七碗、号江东。 | 地理家,会昌人, | |
刘应宝 | 地理家,兴国人。 | ||
第子骧 | 师从刘七碗学地理术。 | ||
王禄道 | 师从刘七碗学地理术。 | ||
建心仙翁 | 师从刘七碗学习地理术。 | ||
宋代 | 刘谦 | 《囊金最宝经》 | 上牢人 |
宋代 | 萧才清 | 云都人,师从刘谦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胡矮仙 | 《三十六穴图》、《至宝经》。 | |
宋代 | 丁应之 | 宁都人,师从胡矮仙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丘公亮 | 南丰人。师从胡矮仙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刘景清 | 地理家,兴国人。 | |
宋代 | 刘子猷 | 地理家,赣县人。 | |
宋代 | 郑彦渊 | 地理家,金华人。 | |
宋代 | 刘元正 | 地理家,云都人。 | |
宋代 | 刘景明 | 地理家,兴国人。 | |
宋代 | 刘种桃 | 宋代,云都有人。师从刘元正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刘见道 | 《乘生秘宝经》 | |
宋代 | 刘云山 | 上牢人地理家。 | |
宋代 | 刘云峰 | 地理家,是刘云山弟弟, | |
宋代 | 刘二郎 | 师从王禄道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刘子仙 | 云都人,师从王禄道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宋花师 | 师从王禄道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刘勾力 | 师从王禄道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廖信甫 | 吉州人,师从刘种桃学地理术。 | |
宋代 | 刘云岫 | 地理家。 | |
宋代 | 孙伯刚 | 学得诸刘的不传之秘,官到院判,宁都人。 | |
宋代 | 苐予骧 | ||
宋代 | 吴景鸾 | ||
宋代 | 刘潜 | 《地理诸说》 | 南康人 |
宋代 | 傅伯通 | ||
宋代 | 邹宽 | ||
宋代 | 徐仁旺 | ||
宋代 | 王伋 | ||
宋代 | 胡舜申 | 《地理新法》 | |
宋代 | 孙晤 | ||
宋代 | 达僧 | ||
宋代 | 铎长老 | ||
元代 | 梁饶 | ||
宋代 | 郑谧 | 《地理葬书集注》 | |
宋代 | 赵访 | 《葬书问对》 | |
元代 | 朱震亨 | 《水问答》 | |
明代 | 廖均卿 | 《行程记》 | 字兆保,号玉峰,兴国梅窖乡三僚村人。十三陵址卜选人,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,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。 |
明代 | 刘基、字伯温 | 《推背图》 | |
明代 | 万民英 | 《易经会解》、《三命通会》 | |
明代 | 李默斋 | 《地理辟径集》 | 广东第一地理师。 |
明代 | 张宗 | 洪武年间为朝廷相地 | |
明代 | 朱彦修 | 《地理正言》、《风水问答》 | |
明代 | 幕讲僧 | ||
明代 | 非幻和尚 | ||
明代 | 周仲高 | 洪武年间相城邑庙宇 | |
明代 | 刘用寅 | ||
明代 | 渠仲宁 | 腾县人,为成祖相地 | |
明代 | 杨宗敏 | ||
明代 | 游朝宗 | 卜建天寿山 | |
明代 | 许国泰 | ||
明代 | 裴士杰 | ||
明代 | 徐拱 | ||
明代 | 卜梦龙 | 为人相地不受谢 | |
明代 | 杨院使 | 金溪人,精研相地。 | |
明代 | 吴仲宽 | 江西人,卜地如神。 | |
明代 | 骆用卿 | 余姚人,相永陵。 | |
明代 | 曾易明 | 不为权贵相地。 | |
明代 | 谷宗纲 | ||
明代 | 陈后 | ||
明代 | 徐善继 | 《人子须知》 | 搐兴人 |
明代 | 汪朝邦 | ||
明代 | 江仲京 | ||
明代 | 汪本立 | ||
明代 | 奚月川 | ||
明代 | 周诏 | ||
明代 | 李邦祥 | ||
明代 | 李景溪 | 《阳宅秘诀》 | 婺源人 |
明代 | 洪善祖 | ||
明代 | 徐懋荣 | ||
明代 | 毕宗义 | 能相地下之物 | |
明代 | 蒋平阶 | 《水龙经》 | |
明代 | 朱权 | 《地理正言》 | |
明代 | 徐东风 | 相传为明朝朱孝宗朱佑樘(弘治)的国师。在广东、广西等地留下不少“风水留题”。 | |
清代 | 胡国桢 | 《罗经解定》 | |
清代 | 王道亨 | 《罗经透解》 | |
清代 | 赵榆森 | 《罗盘解》 | |
清代 | 君有本 | 《征验图考》 | |
清代 | 箬冠道士 | 《八宅明镜》 | |
清代 | 魏青江 | 《宅诺指要》 | |
清代 | 吴燕 | 《阳宅撮要》 | |
清代 | 姚文田 | 《阳宅辟谬》 | |
清代 | 张惠言 | 《青囊天玉通义》 | |
清代 | 陈确 | 《葬书》 | |
清代 | 张澐 | 《地理骊珠》 | |
清代 | 戴鸿 | 《翻卦挨星图诀考》 | |
清代 | 邵嗣宗 | 《葬考》 | |
清代 | 纪大奎 | 《地理末学》 | |
清代 | 端国瑚 | 《周易葬说》 | |
清代 | 黄锡拨 | 《地理真踪》 | |
清代 | 丁芮朴 | 《风水祛惑》 | |
清代 | 王戴宣 | 《慎终录要》 | |
清代 | 寇宗 | 《菊逸山房山法备收》 | |
清代 | 张桂林 | 《堪舆谱概》 | |
清代 | 孟超然 | 《诚是录》 | |
清代 | 许楹 | 《罔极录》 | |
清代 | 范鲲 | 《蜀山葬书》 | |
清代 | 张朝晋 | 《丧葬杂说》 | |
清代 | 洪抨 | 《地理枝言》 | |
清代 | 徐迪惠 | 《地理辩证图说》 | |
民国 | 廖平 | 《地学答问》 | |